2005年7月27日,星期三(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六版:看法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维护媒体公信力须着力新闻打假
本版策划、整理 朱立宪

  【核心提示】今年以来,国内的一些媒体连续出现失实或虚假报道,给公众造成了误导,引起了社会一定程度的混乱,使涉及的企业也遭受到经济损失。如“高露洁含氟事件”、“啤酒甲醛超标事件”等等,这些被一些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新闻,最后都以被确认为虚假新闻而告终。为此,本期《看法》以“如何制止虚假新闻”为话题,请有关嘉宾来谈谈他们的看法。
    
  本期嘉宾
    《浙江人大》杂志副总编 程志坚
    浙江米家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小玉
    
  【新闻回放】

  “高露洁致癌”消费者惊恐
    英国《旗帜晚报》4月15日刊登了一则标题为《牙膏致癌警告》的报道。4月17日,国内某些媒体出现了关于“高露洁牙膏可能含致癌成分”的消息。其大意是,根据美国最新研究显示,数十种牙膏、洗手液等抗菌清洁品,其中包括高露洁等品牌的产品,含有化学物质三氯生,这种物质与经氯消毒的自来水接触后会产生三氯甲烷(俗名氯仿或哥罗芳),而三氯甲烷是一种可能致癌的物质。
    随着这则消息在中国的扩散,高露洁在中国消费者心目中的品牌形象大打折扣。据有关权威调查表明,截至4月19日上午8点,88%以上的消费者原来信任高露洁品牌,而现在会继续使用该品牌牙膏的消费者不到10%。一些消费者在高露洁面前成了“惊弓之鸟”。
    
    “啤酒含甲醛”企业受损失
    《环球时报》7月6日报道了一则标题为“95%的国产啤酒都加了甲醛”的消息后,霎时成为网上的一个舆论热点,报道的出台在业界引起轩然大波,更引起日韩政府的强烈反应。《环球时报》“采用”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啤酒分会秘书长杜绿君的话作为标题,但杜绿君否认曾说过这样的话。
    中国酿酒协会工业协会啤酒分会14日正式向媒体发布通报,称近年来检测的国产品牌啤酒甲醛含量平均在0.3毫克/升左右,属低量范畴;国家质检总局在抽查了157种国产啤酒后得出结论:国产啤酒完全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和世界卫生组织的有关规定;众多专家也纷纷指出,世界卫生组织认定只要啤酒中含量不超过0.9毫克/升,就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消息刊出后,导致15种中国产啤酒在韩国被禁,日本则要求中国啤酒企业提供不含甲醛的书面确认。而在国内,消费者的讨伐声、啤酒厂家的辩解声、新闻当事人的辟谣声、有关专家的分析声交织在一起,让人颇有些真伪难辨。
    
    明镜周刊 今年以来一些新闻媒体的虚假新闻带来了比较严重的后果。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的呢?虚假新闻如何鉴别呢?请嘉宾发表自己的看法。
    程志坚 所谓虚假新闻,是指与新闻的真实性相背离,捕风捉影、故弄玄虚或夸大其辞、哗众取宠的新闻。现在的虚假新闻我认为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个别记者或撰稿人出于牟利的目的,为争取“眼球”,把道听途说的小道消息、互联网上传播的未经核实的消息当成事实来报道,或把内部计划设想当成已发生的事实来披露。这样的虚假新闻,有些媒体可能是无辜“中招”的。第二种则是媒体明明知道某些事件的真实情况,为了某些不可言明的目的,故意造假。比如以前大跃进时的“亩产十万斤”之类,相信任何明眼人都认为不可能,但记者往往是添油加醋,媒体照样登了出来。而现在一些地方明明是腐败严重,怨声载道,可当地的媒体永远是“形势一派大好”,充斥版面和屏幕的全是辉煌的数字。有的地方明明房价已经扛不住了,可围着房产商转的媒体依然说房子还要大涨。这是媒体有意为之的虚假新闻。
    王小玉 新闻作为大众了解时事与真相的窗口,往往会给受众带来一定的影响,并引导受众产生一定的行为,而新闻的不真实,直接影响到受众的生活,甚至不利于社会健康发展,最终导致大众的不信任与新闻导向的不可靠性的“双败”结果。
    
  明镜周刊 虚假新闻可能以吹捧为目的,也可能以批评为目的,但它总的目的是为了混淆视听。下面请嘉宾谈谈虚假新闻会造成那些不良后果?
    王小玉 新闻是大众获得信息的重要途径,它直接影响到大众的生活与行为,而某些新闻媒体或者说新闻从业者通过个别负面的案例报道作为条件来达到自身利益的目的,这种后果是不利于新闻业的发展的。读者在这种错误新闻引导下,作出错误的选择;企业在这种虚假的新闻报道后产生种种的困难,甚至为此而付出巨大的代价。要知道一个企业打造自身的品牌,使之在大众中产生一定的影响需要很长的时间并且付出许多精力与财力,而虚假新闻只要短短的一则,就可能将之付出的努力毁于一旦。
    程志坚 虚假新闻之害在于,在人们普遍缺少互信的社会中,由于个别作为党和人民喉舌的媒体的虚假报道,更使我们这个社会诚信的空气稀薄。如果说媒体由于无法核实或疏漏造成所刊发的新闻偶尔是虚假的,尚且可以原谅的话,那么,明知是虚假新闻还要发布,其行为就非常可怕了。比如有些媒体连篇累牍说什么“神医”可以治愈癌症、“乙肝”,有些媒体明知所吹捧的对象群众反映极差,可为了蝇头小利,还是昧着良心吹捧。这样,一方面会误导受众,劳民伤财;一方面,群众就会对党领导下的媒体失去信任。一位宣传部门的领导同志曾说:“如果受众总是以怀疑的态度对待新闻媒体,新闻报道的社会影响、
    导向作用、凝聚作用也就无从谈起。”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是诚信友爱的社会。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虚假新闻无疑对诚信的道德规范造成巨大的危害。由于这样的危害是代表社会公正的媒体造成的,其恶劣影响更是难以挽回。
    
  明镜周刊 虚假新闻剥夺的是公众的知情权,它可以把人捧到天上,也可以把人打入地狱,因此,人们对它深恶痛绝。那么,请嘉宾谈谈应如何制止和杜绝虚假新闻?
    程志坚 杜绝虚假新闻,有赖于新闻媒体及其从业人员的道德自律。为此,应加强对采编人员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教育,增强他们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同时,加强对新闻采编工作的制度管理也是题中应有之义。前不久,中宣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联合下发了《关于新闻采编人员从业管理的规定(试行)》中就规定了,新闻采编人员要坚持真实、全面、客观、公正的原则,确保新闻事实准确。要认真核实消息来源,杜绝虚假不实报道。同时,我认为,一些权势部门和利益集团对新闻的操纵,往往是虚假新闻的源头,比如最近有些地方对“矿难”的瞒报和轻描淡写,绝非媒体记者的本意。为治本计,还需强化对权势部门和利益集团的监督,如果他们的恶意操纵能得到有力的钳制,许多假新闻也就成了无源之水。
    王小玉 这种虚假新闻亟需国家法律与社会舆论进行约束。首先,新闻媒体应该从自身做起,进行行业自律,严格审查新闻,尤其是有关部门的监督制度应该更加完善。此外,企业也需积极配合,在自身产品、服务过硬的基础上,维护自身的形象,使商业社会有序健康的发展。